國產CPU企業爆雷的背后……
國際電子商情28日訊 一則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對合芯科技法人姚克儉發出的限制消費令,讓合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合芯科技”)被業內熱議。
簡單來說,“限制消費”主要針對“沒有還錢”的被執行人。這一決定不僅是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官方確認,也進一步加劇了其信譽危機。限制消費令的發布,意味著合芯科技已無法通過常規手段解決債務問題,其經營困境已進入司法干預階段。
資料顯示,合芯科技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1.58億元,基于IBM授權的Power指令集架構,從事服務器CPU國產化替代業務。其自主研發的HX-C1000芯片一度被譽為“國產服務器CPU中單核性能最強的產品”。
這家曾經備受矚目的國產CPU企業為何暴雷?這背后究竟經歷了什么?
合芯科技公司大股東兼董事長為姚克儉,核心管理層還包括其兩位兄弟姚克誠與姚克銜。公司正常運營時,在廣州、蘇州、北京、上海、深圳五地設立辦公點,公司規模約500人左右。
公司早期核心員工來自于中科院計算所和IBM,曾被視為全國產化的POWER系列CPU研發的種子選手。據介紹,2023年合芯科技新增專利授權61項,全年累計新申請專利347項,新增軟件著作權18項,新增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4項。
產品方面,創辦至今,合芯科技成功發布了一款名為HX-C1000的自研CPU芯片。2023年11月,合芯科技宣布其第二款芯片——HX-C2000原型驗證芯片TC2成功點亮。
合芯科技的背后有多家實力資金平臺的支持,一家投資方曾公開披露,合芯科技估值觸及過60億元——接近“獨角獸”10億美元估值的門檻。聚光燈下的合芯科技曾收獲諸多炫目的標簽:廣州市“未來獨角獸”企業、廣東省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按照合芯科技原有的規劃,2024年上半年將申報A股科創板IPO。多名合芯科技前員工回憶,2023年初,各地員工都去廣州總部開過一次動員大會,公司提到后續要股改并上市,“那時候整個公司都欣欣向榮”。
然而,看上去前景甚好的合芯科技,在2023年底已出現資金危機。
據多位合芯科技前員工事后回想,公司于2023年12月工資開始延發。起初,工資只會拖欠一周左右,直至2024年5月的薪資徹底停發,部分員工因欠薪紛紛跳槽。2024年11月,公司已拖欠薪資長達半年,五險一金中斷,且有員工被要求簽署放棄繳納證明,安排居家待業。
至此,社交媒體上陸續曝出了合芯科技拖欠員工薪資、停發績效獎金、斷繳社保和公積金等負面消息。具體包括:拖欠500多名員工10個月工資,涉及金額近1億元;斷繳員工社保及醫保,強迫員工自行離職,不給N+1補償金;阻撓員工正常入職下家;公司部分高管、法務、財務繼續領工資;非法挪用員工財產;故意擾亂仲裁程序;不按仲裁協議支付賠償等“七宗罪”。
盡管部分員工采取了勞動仲裁措施,但該公司申請了延期,結果仍不明朗。后續有消息稱,合芯科技高管并未出面正式回應欠薪事宜,姚氏三兄弟作為合芯科技核心管理層,目前已處于失聯狀態。
2025年2月,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對合芯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姚克儉發出限制消費令,禁止其進行高消費行為。這一決定不僅是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官方確認,也意味著合芯科技已無法通過常規手段解決債務問題,其經營困境已進入司法干預階段。
從行業新星到深陷泥潭,合芯科技走到今天這一步,既有外部市場環境的原因,也有內部管理和戰略決策上的問題。
合芯科技雖然具備一定的研發實力,但在資本和市場資源上的劣勢,使得其無法在競爭激烈的服務器CPU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據悉,合芯科技一直是靠融資“續命”,而不是靠“賣產品”賺錢。因此在高投入、高風險的技術領域,合芯科技的經營和財務狀況每況愈下。
多位員工表示,談妥的融資沒到,是壓倒合芯科技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談妥的融資未能進賬,緣于公司背后股東的否決。
合芯科技公司背后的股東陣容確實不簡單,第一大股東是北京鑫諾投資有限公司,第二大股東是穗科戰略(廣州)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第三大股東是廣州灣區半導體產業集團。這些股東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比如科學城投資集團既是穗科戰略的持有人,又是灣區半導體的股東。看起來陣容豪華,但到了關鍵時刻,股東們卻沒能團結一致,反而因為條件談不攏,讓公司錯失了“救命錢”。
另外,技術路徑問題也同樣“致命”。合芯科技已量產的芯片產品聚焦的PowerPC領域,早已不再是市場主流的服務器CPU產品。至于轉為RISC-V路線的二代產品,按照合芯科技的規劃,原本在2024年上半年將HX-C2000送往臺積電流片,但流片費用高達近一億元,此時公司連幾千萬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最讓員工們感到寒心的,還是公司在危機時刻的管理方式。有員工質疑公司管理層在資金鏈斷裂后缺乏透明度,沒有向員工解釋清楚問題的成因和解決方案,導致內部士氣低落。還有員工認為,公司在經營正常的時候盲目擴張,導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在危機爆發后又不敢果斷裁員止損。
不難發現,合芯科技的危機不僅是企業個體的困境,更是國產CPU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技術快速迭代和市場格局變化的背景下,企業如何保持競爭力、如何平衡創新與運營,將成為決定其成敗的關鍵。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5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