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中國此次裁員以“N+9”的賠償方案引發熱議,被裁員工若未在兩個月內入職新公司,還可額外獲得3月、4月的工資補償。
國際電子商情訊,昨日(2月26日),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與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啟動大規模裁員,比例高達15%,主要波及銷售和汽車金融體系,研發部門暫未受影響。
此次裁員以“N+9”的賠償方案引發熱議,被裁員工若未在兩個月內入職新公司,還可額外獲得3月、4月的工資補償。
這一賠償標準遠超大眾中國(N+6)、特斯拉中國(N+3)等車企,被網友稱為“業界良心”,但背后折射出奔馳正面臨嚴峻的業績壓力與轉型陣痛。
圖1:奔馳2024年財務信息概況
奔馳2024年財報顯示,其全球營收1,456億歐元,同比下降4.5%;息稅前利潤(EBIT)136億歐元,同比暴跌31%;凈利潤104億歐元,下降28%。
作為奔馳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區銷量同比下滑7%至68.36萬輛,創近五年新低。亞洲市場整體銷量下降7%,歐洲市場銷量也減少3%,德國本土市場跌幅達9%。盡管北美銷量增長8%左右,但難以抵消其他地區的頹勢。
奔馳將業績下滑歸因于中國市場銷量銳減、車型組合不利以及新能源車競爭加劇。2024年其純電動車銷量僅18.5萬輛,同比驟降23%。與此同時,中國本土品牌如比亞迪、蔚來、理想等憑借電動化與智能化優勢,持續搶占市場份額,進一步擠壓奔馳的生存空間。
在本月稍早前,奔馳公布2024年年報時表示,將啟動裁員、降本增效、產品創新和市場策略調整等一系列舉措。而此次中國區裁員正是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此外,奔馳內部推出一系列“緊縮措施”,包括凍結E4級以上管理層薪資、削減9萬名員工分紅(2023年人均分紅約7,300歐元)、減少休假天數及外包部分業務等。奔馳還計劃調整中國生產計劃,部分車型或將停止本土化生產,同時通過優化供應鏈降低10%材料成本。
盡管現金流表現穩健(工業業務自由現金流達92億歐元),但奔馳對2025年預期極為悲觀:預計全球銷量、營收將低于2024年,息稅前利潤和自由現金流將“顯著下滑”,乘用車部門銷售利潤率或從8.1%降至6%-8%。
奔馳并非唯一陷入困境的海外豪華品牌。寶馬、保時捷等同樣面臨銷量下滑,而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加劇了轉型難度。奔馳計劃未來三年推出多款中國專屬車型,包括純電MPV和長軸距CLA,并加速落地由中國團隊主導的“無圖L2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這些舉措旨在通過本土化創新重拾市場信心。
然而,裁員與降本僅是短期手段。長期來看,奔馳需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并重塑品牌競爭力。公司高層坦言,當前員工士氣已跌至低谷,如何平衡成本控制與團隊穩定成為關鍵挑戰。
奔馳的裁員事件是傳統車企轉型的縮影。隨著新能源與智能駕駛技術顛覆行業格局,海外車企正經歷結構性調整。高額賠償雖緩解了裁員引發的輿論壓力,但無法掩蓋戰略轉型的深層矛盾。對于奔馳而言,能否在電動化賽道追上中國品牌,以及在高端市場維持差異化優勢,將決定其未來命運。
截至發稿,奔馳中國尚未對裁員事件作出官方回應。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