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賽道頻現利好。
國際電子商情27日訊 繼上海針對低空經濟產業強勢加碼之后,深圳發展低空經濟又有新動作!12月25日,在深圳市低空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了《深圳市低空經濟標準體系建設指南(V1.0)》(以下簡稱《指南(V1.0)》)。這意味著,深圳低空經濟發展有了標準可依循,讓深圳競逐“低空經濟第一城”有了新底氣。
2023年以來,低空經濟上升到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低空經濟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廣泛體現于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中。而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空域,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和實際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
《指南(V1.0)》通過引入“四張網”——“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的核心概念,為低空經濟提供了一個開放統一的基礎設施支撐框架。在此基礎上,《指南(V1.0)》以應用場景為導向,通過融合航空、地面交通、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等多領域標準,既滿足現階段的行業需求,又為未來新場景、新技術的接入預留了擴展空間。
至于具體框架,通過《指南(V1.0)》可以看到,深圳市低空經濟標準體系以行業管理現狀、產業結構特性以及各參與要素的構成及特點,共分為基礎與通用、制造與準入、低空飛行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空域管理、低空協同運行與飛行服務、場景應用、配套與保障8個一級子體系。
針對低空經濟產業,近年來,深圳陸續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深圳市培育發展低空經濟與空天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4—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覆蓋低空產業全鏈條和全業態。此次低空經濟標準體系的發布,被業內看作是深圳低空經濟標準化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根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市已建成低空起降設施點超400個。按照規劃,到2026年全市預計要建成1200個以上低空起降點,覆蓋載人飛行、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務四大領域。
事實上,各地競逐“天空之城”,業界把2024年稱為低空經濟發展元年。今年8月,北京首條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在八達嶺長城景區正式開通,該航線可以為游客配送應急救援、食物等物資。10月,蘇州也曾發布《蘇州市低空經濟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12月,上海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9億注冊資本,六家國企加持(點擊回顧)……
隨著各地搶抓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機遇,先后發布相關產業政策,低空經濟網越織越密,即將開啟上萬億元的經濟規模。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