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拖欠貨款最長9個月
10月8日晚,深圳手機供應商福昌轟然倒下,華為、中興同樣是這場“突然倒閉”的受害者。因為當時“華為、中興均有上千套生產手機殼的模具安裝在福昌生產車間,為了減少損失,兩家公司需要搬走模具,去其他工廠調配生產,以盡快恢復供貨。”
但是,在供應商看來,“模具是福昌電子的資產,而且華為、中興尚有幾千萬貨款未結清,不能拉走模具”。福昌電子三個工廠內甚至上演“模具保衛戰”。
深圳一位供應商告訴,由于缺乏政策保護,類似中興華為這樣的大廠商拖欠供應鏈貨款一般都在6-9個月,而一些小廠商拖欠貨款的時間更長。
一位專門做手機展柜供應商表示,手機廠商最少都要預付30%的貨款才能拿到屏,因此手機屏的供應商可以從手機廠商那里拿到錢,而其他眾多上游供應商都會被手機廠商拖欠貨款。
這位供應商透露,由于缺乏政策性的保護,很多小企業說倒閉就倒了,這種風險比炒股風險還大,因此,他們還是大樹下面好乘涼,選擇華為、中興這樣的大廠商來合作。然而,大企業一般都會挑選類似福昌電子這樣規模的企業一般在5-10家左右,所以,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激烈。“在接單時拼命壓低價格,然而制造成本越越來越高。”由于房租、水電以及原材料不斷漲價,再加上貨款不到位,銀行催貸款,規模小一點的企業就只能選擇關門了。
無獨有偶。10月10日,東莞鳳崗鎮京馳塑膠科技有限公司向供應鏈公司發出債務清算“公告信”。受此牽連,數百名手機殼材料供應商超過3000萬元被拖欠貨款打了水漂,還有80名臨時員工近50萬元的工資尚未結算。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企業,主要生產手機外殼、手機模具及手機周邊配件,為TCL、海爾、酷派、LAVA等手機廠商供應配件。
電子代工產業已發展了幾十年,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產業鏈的最低端,利潤微薄。只能靠規模效應來獲取利潤,維持發展。南都調查指出,“當初大家一哄而上,現在來看,早已是市場做爛的微利行業,資金鏈、市場環境、企業自身成本把控,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企業就很容易做不下去。”
手機廠商:整機廠越來越聚焦,機型也越來越少
“因為整機廠越來越聚焦了,機型也越來越少。”奇酷科技總裁李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手機供應鏈上游企業出現倒閉的情況,也不只是通訊行業獨有的,而是全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中國經濟在轉型調整,整個上游的產能出現過剩。
李旺認為,與其他行業也是一樣,電視、汽車、空調都是一樣,由于整機廠越來越少,而上游的供應鏈因為前些年一直在快速發展。大量的產能準備的有點富裕的,所以這樣一個調整,是正常擠泡沫的過程。這是市場新陳代謝、自然淘汰永遠是一個市場法則。
其實,正如李旺分析那樣,有終端大佬認為,“幾年前,生活在中國沿海城市的臺資企業以及日韓企業,也同樣面臨過這個問題,不可能長期讓一些低效率,重復勞動企業都存在,這也不符合社會進步的發展規則。”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兩年來華為機型減少80%以上,由上百款減少到幾十款了。未來,智能手機市場上除了蘋果和華為,其他手機廠商都得死,這其中包括了目前全球手機出貨量仍位居前三的三星手機,其中主要原因是華為從一開始就不大價格戰,走精品化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