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不是中企第一次起訴美國國防部。
國際電子商情21日訊 據外媒報道,美國東部時間10月18日,中國無人機企業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就被錯誤列入CMC制裁清單對美國國防部提起訴訟。大疆稱這一認定是錯誤的,并給這家公司造成了重大財務損失;并要求華盛頓的地區法官下令將其從該清單中移除。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企第一次起訴美國國防部。今年8月16日,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就被列入“黑名單”起訴美國國防部。5月,禾賽科技在美國提起訴訟,對美國國防部的指控進行有力回擊。8月,美國國防部已經正式決定將禾賽科技從其所謂的“黑名單”中剔除。
有評論指出,上述舉動不僅彰顯了中國科技企業對自身技術創新的堅定捍衛,更是一次對國際貿易中不公待遇的有力反擊!
美國“政治新聞網”19日報道稱,大疆是在美國當地時間18日通過在美律師事務所寶維斯向華盛頓特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的。在訴訟中,美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以及美國防部負責工業基礎政策的助理部長勞拉·泰勒-凱爾都被列為被告。
美國國防部所謂“CMC清單”(全稱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List),是對美國實體和企業的警告,即它們與名單中的企業開展業務存在“國家安全風險”。
根據一份長達56頁的大疆起訴狀,大疆方面詳述了美國國防部將其列為“軍工企業”的不合理性,以及美國國防部種種違反美國法律的做法。大疆在本次訴訟中對美國防部將大疆指定為“中國軍工企業”的決定提出質疑——大疆僅銷售“消費級和商業級”無人機,而非軍用無人機。
起訴狀還透露,大疆通過外部法律顧問,在超過16個月的時間里試圖與美國國防部溝通。 但是,美國防部仍拒絕進行有意義的溝通,拒絕提供指控理由,并無視大疆的會面請求。在未通知的情況下,美國國防部于2024年1月31日再次將大疆指定為“軍工企業”。
今年9月6日,大疆在確定沒有其他合理選擇后,通知美國國防部,該公司計劃尋求司法救濟。直到此時,美國國防部才提供了一份“禮貌性”的內部報告副本,其中包含了將大疆指定為“中國軍工企業”的完整理由。
在起訴狀中,大疆方面認為,美國國防部這份日期為2023年11月的報告包含了一系列零散的說法,完全不足以支持對大疆是“軍工企業”的認定。報告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其中包括采用了錯誤的法律標準,混淆了擁有常見中文姓名的人物,并依賴陳舊的所謂事實和缺乏說服力的關聯,這些都遠遠不足以證明大疆是一家“軍工企業”。
此外,大疆的產品經過第三方咨詢公司的分析已驗證其數據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措施。美國內政部、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土安全部以及國防部都進行過類似的驗證。
大疆在訴訟中還表示,由于美國國防部的“非法和錯誤決定”,該公司“失去了商業交易,被污蔑為國家安全威脅,并被禁止與多個聯邦政府機構簽訂合同”。該公司補充說,“美國和國際客戶已終止與大疆的現有合同,并拒絕簽訂新合同”。
大疆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制造商,占美國商用無人機總銷量的一半以上。事實上,美國對大疆的制裁和打壓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包括限制銷售、列入實體清單等措施。這些措施不僅損害了大疆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中美之間的正常經貿合作。
2016年,美國議員以“網絡數據安全”為由提案限制大疆。由于大疆產品的性能和價格優勢,美國未能找到替代產品,禁售提案未獲成功。
2017年,美國國防部宣布將大疆公司拉入實體清單,并對其進行技術調查,表示大疆是涉軍產品,不準軍方購買。由此開始長達一年的制裁。
2018年,美國國防部全面下令,要求所有下屬部隊停止采購和使用大疆的無人機。8月,Autel Robotics(道通智能美國公司)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大疆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并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2019年11月,美國政府出于網絡安全的擔憂,強制停飛800多架中國制無人機。
2020年,美國商務部以“違反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將包括大疆在內的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歷時兩年,美國公布對大疆的337調查結果,最終未發布禁令。
2023年3月,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呼吁拜登政府對中國無人機,包括從其他國家轉運進入美國的中國無人機征收更高的關稅,并采取新的激勵措施來促進美國無人機制造商的發展。
2024年6月14日,共和黨眾議員Elise Stefanik發起大疆禁令,稱“大疆帶來了不可接受的國家安全風險,早就應該將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從美國撤出”。17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禁止中國大疆的無人機未來在美國銷售的法案,即《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4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