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正在損害全球供應鏈安全。據《德國商報》,荷蘭光刻機大廠ASML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 Fouquet當地時間周一表示,包括德國汽車業在內的芯片買家,都需要中國芯片制造商目前正在投資的傳統芯片。
Christophe Fouquet在今年4月接替退休的Peter Wennink,成為ASML新任總裁兼CEO。他在發表上述言論之際,歐盟正向歐洲芯片行業征求對中國擴大傳統制程芯片產能的看法。有媒體報道稱,歐盟向歐洲芯片行業征詢的信息范圍,遠超美國商務部向美國公司發送的安全調查的范圍。
國際電子商情了解到,傳統制程芯片,又稱成熟制程芯片,一般指28納米制程以上的上一代芯片,可以說,人們日常隨處可見的汽車、家電、電子設備、醫療機械產品,都需要用到傳統制程芯片。
Fouquet表示:“尤其是汽車業,包括德國汽車業,更加需要使用更簡單、眾所周知技術所制造的芯片。”
然而,面對美國主導的一系列技術的圍堵,中國企業正在擴大生產這些傳統芯片的產能以應對,這也引發西方對長期供應過剩可能性的擔憂。
Fouquet說,全球對這類芯片的需求正在急劇上升,但生產這類芯片的利潤并不高,西方企業的投資也不足。“歐洲甚至無法滿足自身需求的一半。”
ASML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制造“傳統”芯片所需的半導體設備是該公司一個重要收入來源。這家手握最先進光刻技術的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多次表示,美國出口管制對ASML的營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估計,中國芯片制造商的產能將在2025年提高14%,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兩倍多,到2025年將達到每月1010萬片,約占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Fouquet表示:“如果有人想降低(中國芯片生產商的)生產速度,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那么就需要替代方案。阻止別人生產你需要的東西是沒有意義的。”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