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00億獨角獸隕落,被執行金額超30億。
國際電子商情1日訊 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3月29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各新增一則破產審查案件。申請人分別為自然人張某、王某某、郭某某,經辦法院均為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
另據天眼查公開的信息顯示,柔宇科技目前有20余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30億元。
柔宇創始人劉自鴻對此回應媒體采訪時稱,“一切以官方消息為準”。對于柔宇科技的經營現狀,劉自鴻并未進一步回應。
破產重整的結果并不令人意外。從近年來持續的“股權凍結”“限制消費”“強制執行”“欠薪”風波,再到如今的“破產審查”,曾經的資本寵兒、500億獨角獸柔宇科技,近年來已被各種負面標簽纏身。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劉自鴻,注冊資本3.6億人民幣,由劉自鴻、中信資本(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起初,柔宇科技憑借其引以為傲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在2018年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部折疊屏手機。雖然這比三星、華為還要早,在當時一度被稱為“手機新形態的鼻祖”,但其銷量并不理想。由于成本高昂,即便到了2024年,折疊屏手機也仍未能成為市場主流。
另外,在從科技到商業的轉化過程中,柔宇選擇了最艱難的道路——自建生產線,這使得柔宇逐步陷入資金困境。柔宇自建的號稱世界首條的柔性屏大規模量產線位于深圳龍崗,2015年10月開始籌建,2016年正式動工并陸續啟用,2018年6月即宣布實現量產。
相比于柔性屏手機鼻祖,柔宇更受矚目的是它的獨角獸標簽。自創立以來,柔宇科技共進行過13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元,債權融資約36.53億元,最輝煌的時候估值一度超過500億元,其創始人劉自鴻也一度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事實上,盡管在一級市場吸金不斷,但柔宇在產業端一直備受爭議,無法產業化落地,一直以來難以實現自我造血,是柔宇最終倒下的最直接原因。據知情人透露,柔宇此前獲得的融資基本全都投進了自建生產線,依然深陷“缺錢”窘境。
另據柔宇科技前員工表示,柔宇技術確實很牛,創始人的背景也無可挑剔,但他不擅長企業管理,這是柔宇“高開低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無獨有偶。2022年4月中旬,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劉姝威曾經連發兩文,對于柔宇科技的困境,劉姝威歸結于兩點原因:一是,由于柔性屏產線2018年投產,部分應用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近一兩年才完成,公司還沒來得及開拓市場;二是,三位創始人對開拓市場、創造現金流、保障公司運營缺乏經驗。
目前,隨著全球資金環境的變化,美國、中國都已經出現了獨角獸接連倒閉的情況。回顧柔宇的發展歷程,確實用一個好的概念融了不少錢,但創始人并沒有利用好這些資金認真做企業、做產品,習慣了大手大腳地燒錢,失敗可以說是必然的。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4年4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