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馬歇爾聯邦法院日前判定三星電子需向美國企業Collision Communications 支付4.455億美元專利侵權賠償金。該判決源于三星對四項無線通信專利的侵權行為,其覆蓋4G、5G及Wi-Fi等核心通信技術領域。
日前,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馬歇爾聯邦法院八人陪審團作出終局裁決,判定三星電子需向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企業 Collision Communications 支付4.45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7億元)專利侵權賠償金。該判決源于三星對四項無線通信專利的侵權行為,其覆蓋4G、5G及Wi-Fi等核心通信技術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陪審團明確認定三星侵權行為具有 “蓄意” 性質。依據美國專利法相關條款,主審法官羅德尼?吉爾斯普(Rodney Gilstrap)在終審判決中可將賠償金額最高提升至現有三倍,即潛在賠付總額或達13億美元。這一判決延續了馬歇爾法院嚴苛專利裁決傳統,亦成為三星近年來面臨的又一重大知識產權糾紛案件。
本案爭議的四項核心專利,具有深厚的軍事技術背景。其原始技術由英國航空航天系統公司(BAE Systems)于2000年代在軍工研發框架下完成,旨在解決復雜戰場環境中的無線通信干擾問題。2011年,Collision Communications成立之際,從BAE Systems處獲得該專利組合授權,其創始團隊包含前BAE系統公司信號處理專家Joe Farkas。作為一家專注于技術轉化的專利運營企業,Collision不涉及硬件制造,而是通過將軍工級干擾抑制與信號處理技術轉化為軟件模塊,以專利授權模式與行業頭部企業開展商業合作。
其中,美國專利US7463703具有典型代表性。該專利提出“聯合符號、幅度和速率估計器”創新架構,突破傳統通信設備接收機分步檢測與解碼的技術局限,通過迭代算法實現多參數同步優化。在強干擾環境下,該技術顯著提升數據傳輸效率,成為4G向5G技術演進過程中的關鍵技術要素。
Collision與三星的知識產權爭議可追溯至十余年前。2011-2014年間,Collision曾多次與三星就專利授權展開商業談判,詳細闡釋專利技術價值與合作前景,但雙方始終未能就許可條款達成一致。這一談判僵局為后續司法訴訟埋下伏筆。
2023年末,在多輪協商未果后,Collision向素有“專利訴訟之都”之稱的德州東區馬歇爾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三星在Galaxy系列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核心產品中,未經授權使用其專利保護的信號處理技術。值得注意的是,Collision在專利維權領域已積累豐富經驗:2021年分別對諾基亞、愛立信發起訴訟,最終均以和解方式結案,彰顯其對通信行業專利訴訟規則的深刻理解。
訴訟過程中,三星采取典型的知識產權抗辯策略:一方面否認侵權事實,主張其技術方案與專利權利要求存在實質性差異;另一方面援引現有技術證據,申請法院宣告涉案專利無效。庭審期間,雙方圍繞技術特征展開激烈質證:Collision提交三星早期技術交流記錄、產品技術分析報告等證據,證明三星在明知專利存在的情況下實施侵權行為;三星則通過專家證人對專利創造性提出質疑,試圖動搖專利法律效力。最終,陪審團全面駁回三星抗辯主張,認定其產品技術方案落入專利保護范圍,并確認蓄意侵權事實成立。該裁決再次印證,在標準必要專利領域,企業若忽視早期授權談判義務,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法律后果。
盡管現階段該判決尚未對三星全球供應鏈及市場銷售產生直接沖擊,但其折射出的行業共性問題值得深入探討。作為全球通信設備與消費電子領域的領軍企業,三星近年來深陷知識產權糾紛:2024年末與中興展開全球性5G專利訴訟,2025年針對智能戒指廠商Oura的預防性訴訟遭法院駁回,此次判決進一步加劇了其知識產權布局面臨的挑戰。
從行業發展視角來看,本案凸顯標準必要專利授權體系的復雜性。源自軍工領域的核心技術一旦納入民用通信標準,即成為行業發展的基礎性技術要素。法律界專家指出,隨著5G技術向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加速滲透,涉及基礎通信專利的糾紛或將持續增長。本案判決或將推動行業重新審視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許可原則的具體實施路徑。
截至目前,三星尚未就上訴計劃及產品技術調整方案作出回應。可以預見,這場歷時近兩年的專利糾紛仍存在諸多變數。對Collision而言,勝訴不僅意味著可觀的經濟賠償,更驗證了其技術轉化商業模式的可行性;而對三星等科技企業而言,如何在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合規之間構建動態平衡,將成為長期考驗企業戰略決策能力的重要命題。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