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泰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收到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部長令及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企業法庭裁決,要求安世半導體及其下屬所有子公司等全球30個主體,不得對自身資產、知識產權、業務及人員進行任何調整,該限制有效期為一年。
10月12日傍晚,聞泰科技一紙公告,把一場持續兩周的“靜默暗戰”推向臺前:荷蘭政府9月30日下達部長令,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10月7日緊急裁決——安世半導體(Nexperia)全球30家主體被按下“暫停鍵”,一年內不得對資產、知識產權、業務、人員做任何調整;公司董事長張學政的董事職務被暫停,聞泰所持股權被托管給獨立第三方,公司重大決策權暫時交予一名外籍董事。
導火索來自安世管理層內部。9月下旬,首席法務官Ruben Lichtenberg(荷蘭籍)聯合CFO、COO(均為德籍)向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遞交緊急申請,要求對“公司控制權變更及潛在國家安全隱患”啟動審查。三人指控,自2019年聞泰完成收購以來,安世的技術流向、客戶名單及供應鏈布局“不再透明”,擔心部分高端功率半導體技術被用于“敏感場景”。部長令下達后,三人隨即向阿姆斯特丹上訴法院申請臨時禁令,法院48小時內即作出“史上最嚴”限制:凍結一切股權、資產與組織變動,并剝奪中方董事的表決權。
目前來看,“暫停鍵”背后有三重真空:
2016年,恩智浦(NXP)為聚焦高毛利業務,決定剝離標準產品事業部。2017年初,該事業部以安世半導體之名獨立運營,總部仍設荷蘭奈梅亨,年產銷分立器件、邏輯及功率MOSFET超900億顆,客戶涵蓋蘋果、博世、特斯拉等一線品牌,年營收約14億美元,利潤率高達20%。
聞泰科技原為手機ODM廠商,2017年借殼中茵股份上市,當年營收335億元,卻苦于毛利率不足8%。公司董事長張學政判斷“得半導體者得未來”,決定向上游核心器件延伸。2018年4月,安世上層基金擬出售33.66%股權,中聞金泰(聞泰控股平臺)聯合云南城投、格力電器等火速組建買方團,以114.35億元擊敗群雄,競得該部分股份,成為安世第一大股東。
2019年3月,聞泰科技宣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合肥裕芯74.46%股權,并引入國家大基金二期、珠海融林等戰略投資者,交易作價199.25億元。2020年3月,公司再以發行股份+現金+境外銀團貸款方式,收購合肥裕芯剩余23.77%股權及上層基金LP份額,交易對價約140億元;9月,又以3.66億元收購最后1.77%股權。至此,聞泰科技合計耗資逾340億元,實現對安世半導體100%控股。
整個交易融資結構復雜,包括:自有及股權融資約160億元(含配套募資64億元、格力出資30億元、云南城投出資20億元等);境內并購貸款50億元;境外銀團貸款15億美元(約105億元)。聞泰科技資產負債率一度躍升至72%,但2021年即通過定增、安世分紅及業績對賭降至55%以下。
完成收購后,聞泰將安世定位為“功率半導體大本營”,投入擴產與車規認證。2021年,安世營收18.7億美元,同比增長43%;2022-2024年,德國漢堡、英國曼徹斯特、馬來西亞芙蓉三廠相繼擴產,全年產能突破1500億顆;2024年,安世營收147億元人民幣,占聞泰總營收約1/6。據Omdia數據,安世分立器件市占率從2018年全球第11位升至2024年第3位,僅次于英飛凌與安森美。
公告中,聞泰科技首次使用“堅決反對商業問題政治化”的措辭,并透露已啟動三項法律行動:
聞泰內部人士稱,公司仍在履行股東出資義務,“沒有一分股權被強制轉讓”,但承認“現金流、融資節奏被打亂”,已推遲原計劃對國內模組廠的增資。
10月13日,聞泰科技復牌,股價一字跌停,成交額不足2億元,為近兩年最低。機構分歧巨大:一方認為“外資強奪控制權”將重創公司長期價值;另一方則押注“國際仲裁+政府交涉”能在6個月內解除限制,提前博弈超跌反彈。債市更為敏感,公司2027年到期的一只中票收益率單日飆升120BP,創發行以來最大波動。
外界分析,該事件下一步存在三種可能:
但無論哪條路徑,安世已無法回到過去“中方控股、歐系管理”的折中平衡。一年凍結期看似短暫,卻足以讓客戶重新評估供應鏈、讓競爭對手撬單、讓技術人才重新選擇雇主。對于聞泰而言,真正的考驗不只是打贏官司,而是如何在“股權被托管、決策被架空”的極端情境下,保住訂單、留住團隊、維持現金流——一旦年度營收跌破閾值,觸發銀團貸款交叉違約,資本結構將被徹底重塑。屆時,即便法院歸還表決權,也可能只剩“空殼”與“負債”。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