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臂求生”仍需時間檢驗。
國際電子商情29日訊 近日,半導體廠商英特爾公布了超市場預期的最新財報,喜憂參半。
“喜”的是:Q2營收持平超預期,財務與運營效率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英特爾實現營收12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高于市場預期的119.2億美元。這一業績反映出英特爾在執行力和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在財報中指出,公司在本季度對核心產品組合和AI戰略進行了強化,并對代工業務實施了更嚴格的財務管理。他表示,雖然提升競爭力、改善盈利和創造長期股東價值需要時間,但路徑已經明確。
首席財務官David Zinsner補充說,英特爾通過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資本效率和變現非核心資產等戰略舉措,已經看到了積極的財務成效。這些措施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英特爾持續推進業務優化,包括削減開支、優化資產負債表和調整全球布局,集中資源投入到關鍵增長領域。公司已基本完成上季度宣布的人員調整,員工總數減少了約15%,目標是年底前將員工總數控制在約75000人。同時,英特爾計劃將2025年的總資本支出控制在180億美元以內,通過優化全球制造布局來提高資本回報率。
從部門來看,第二季度,英特爾客戶端計算事業部(CCG)實現營收79億美元,同比下降3%,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實現營收39億美元,同比增長4%,此外,英特爾代工收入為44億美元,同比增長3%。
英特爾表示,第三季度營收預期將在126億美元至136億美元之間,略好于市場預期的126億美元。
“憂”的是,Q2利潤仍下滑,建廠計劃有的放緩、有的終止,NEX網絡部門或被分拆。
財報數據顯示,英特爾第二季度凈利潤為虧損29億美元,同比下降81%;毛利率為27.5%,相比去年同期的35.4%,下滑7.9個百分點。
對于外界關注的晶圓廠建廠計劃,目前,英特爾已決定將不再推進在德國和波蘭的項目,并計劃將哥斯達黎加的封裝測試業務整合至越南和馬來西亞規模更大的生產基地中。至于美國俄亥俄州建廠計劃,英特爾也將放緩建設步伐,實際進度將取決于市場需求以及能否為該設施爭取到大型客戶。
陳立武表示:“過去幾年,公司投資過多,投資過快,而需求不足,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工廠布局變得不必要地分散,利用率也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7月26日消息,當地時間周四,英特爾在致客戶的備忘錄中表示,準備將旗下網絡與邊緣業務(NEX)拆分為獨立公司,并已啟動尋找外部投資人的程序。英特爾同時表示,將保留對獨立后公司的錨定投資者地位。
公開資料顯示,NEX部門主要生產用于電信設備的芯片,在全球擁有數千名員工,其中約400名在以色列。2024年,該部門營收達58億美元(同比增長1%),約占英特爾總營收的10.9%。然而,自2025年第一季度起,英特爾已停止單獨列報NEX收入,表明其當前戰略重要性正在降低。
據悉,英特爾向客戶發送了一份由NEX總經理Sachin Katti(于今年初被任命為英特爾首席技術和人工智能官)簽署的內部備忘錄,概述了將NEX打造為獨立業務的計劃。備忘錄將新公司描述為“一個全新的獨立實體,專注于為關鍵通信、企業網絡和以太網連接基礎設施提供領先的芯片解決方案”。
英特爾發言人對此表示:“我們計劃將網絡與通信業務的關鍵部分設立為獨立公司,并已開始尋找戰略投資者。像Altera一樣,我們將繼續作為錨定投資者,在為業務定位未來增長的同時,受益于未來的上行空間?!?
信息來源:ESM China
日期:2025年7月31日